发扬抗战精神,提升教学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老、中、青教师座谈会顺利举办

         在隆重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第41个教师节之际,2025年9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理科五号楼301室举办“发扬抗战精神,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院发展——老、中、青教师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孙来斌、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副主任于菲,研究生思政课分管副院长宇文利、本科生思政课分管副院长陈培永,荣休教师代表江长仁、仓道来、林娅、祖嘉合、邱尊社,学院各教师支部青年教师代表,学院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和工作人员,部分学生代表,共36人齐聚一堂,共话育人初心,共商教学质量提升举措。座谈会由副书记、副院长宋朝龙主持。

大合照

孙来斌代表学院向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的诚挚问候,特别向为学院建设与发展倾注毕生心血的荣休教师们表示了崇高敬意,并感谢学校教务长办公室对学院思政课建设的长期指导。他强调,抗战精神中最可贵的是不怕牺牲、持续奋斗的意志品质,全院教师要将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专题发言环节,宇文利回顾了学院研究生思政课教育改革历程,提出研究生思政课创新的三个抓手:一是精准区分本硕博教学重点,实现内容阶梯化;二是主动把握数智时代特征,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教学模式的革命性挑战;三是持续增强课堂吸引力,推动学生从“被动听讲”向“主动思考”转变,实现真正的价值引领和知识内化。

陈培永从教育的本源出发,阐释了师者的责任与使命。他指出,教师要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灯人”,照亮其前行道路。讲好思政课,要将“抗战精神”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教学之中,通过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让红色基因在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荣休教师们满怀深情,分享了他们的真知灼见。江长仁教授系统阐述了抗战精神的核心内涵,并就提升教学质量提出“长期系统融入课程”、“通过读原著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加强新教师传帮带”等务实建议。仓道来教授以详实史实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呼吁教师要坚定“四个自信”,把抗战精神的讲授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发展结合起来。林娅教授分享了参加北大开学典礼的感受,倡导传承北大人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优良传统。邱尊社教授强调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主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祖嘉合教授肯定了学院建设成就,就如何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动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青年教师代表也踊跃发言。2025年教学卓越奖获奖教师张会峰教授分享了将抗战精神系统讲授与热点案例相结合的教学心得。李洋老师就如何加强思政课国际化建设、提升中国理论国际话语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学校教务长办公室副主任于菲老师介绍了学校在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推动跨学科集体备课、创新实践教学形式等方面的改革举措,并表示将继续支持马院建设,全面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实效和学生的获得感。

通过本次座谈会,与会领导和教师更明确了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